2018年5月22日,主題為“陽光下成長”的成都市第十二屆中小學藝術節藝術實踐工作坊及優秀美術作品展示活動在安仁古鎮華僑城創意文化園舉行。
創意文化園里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來自成都市二十二個區縣的藝術工作坊集中亮相,參展的28所學校由全市1280所學校選拔而出,呈現了陶藝、木藝、紙漿藝術、皮影、布藝等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
我校美術組打造了以“家在魚鳧碧水南”為主題的陶藝工作坊,代表溫江區參加此次展覽,成都市教育局夏副局長、成都市美術教研員辜敏老師、四川美術特級教師朱浩老師、溫江區美術教研員馮龍俊老師、金牛區美術教研員周萍老師、青羊區美術教研員匡敏老師、我校各級領導蒞臨魚鳧陶藝工坊的展位進行指導,與我校陶藝教師進行了深入交流。
四千多年前,魚鳧氏承蠶叢氏之后繼續開疆拓土,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魚鳧文化,成為古蜀文明的起源,并為溫江這片土地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資源。
魚鳧王國時期,漁業文明開始向農耕文明過渡,造就了沃野千里的盛世,在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發掘、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以傳統文化教育為契機,努力構建表現形式多樣、彰顯創造活力的陶藝課程,深受學生、家長的歡迎和社會的好評。
陶藝課程已經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得到了豐富的實踐,學校在一至六年級開設了陶藝課程,由劉勁松、劉強與李亮三位老師主導。三位老師逐步編寫完成了陶藝校本教材,并創辦了“悅陶坊”,成果斐然。
孩子們翱翔于自己的暢想,品味于溫江的文化,呈現出的一個個陶藝作品,帶著稚嫩和靈性,令人欣喜。
著名藝術家石鳴曾這樣評價我校學生作品:“每一件兒童陶藝作品,其實都是兒童對他們所感受的世界的一種敘事。它們遠離了一些人為的障礙,以最直接的方式,收獲了陶藝帶給他們的最真實的喜悅。”
魚鳧陶藝工坊此次參展以魚鳧文化為主題,展示地方文化課程校本化的教育實踐成果。在為期14天的展覽中,除了呈現的陶藝作品,還有現場的陶藝創作,將全面地展示我校學生的藝術素養,同時展示我校學生的陶藝精神。
從傳承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到營造張揚生命個性的教育生態,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繼承與發揚的并舉,培養文化自信從孩子們做起。
教育的美好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悅陶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地組織教學活動,積極開拓適宜少兒個性發展的陶藝教學內容及教授方式,教學成果斐然。作品應邀參加成都市武侯區中小學現場陶藝大賽、洛帶泥邦陶瓷博物館陶藝藝術節、成都藍頂藝術中心首屆兒童陶藝邀請展、中國西部陶藝雙年展等重要展覽,獲得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及好評。
“悅陶坊”設有專門的陶藝展廳,為學生提供陶藝知識的普及和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陶藝課程成果以文化墻、櫥窗的方式豐富著書香校園的內涵;陶藝教師還結合花藝種植,把陶瓷花器與花卉種植結合,拓寬了學生的藝術視野。
悅陶怡情,陶藝已經成為七中實驗人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撰稿:嚴 艷 責編:侯 賽
編輯、制作:詹潮波 圖片:張 磊